在2008年,江西赣州的街头,一位老人吸引了过路人们的目光。他的衣衫破旧,胡须凌乱配资平台排行,面容憔悴,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通的拾荒者,甚至似乎有些神志不清。当人们靠近时,却被眼前的景象惊讶到了:这位老人正在用粉笔或木炭,专心致志地在一块破旧的木板上作画。让人意外的是,虽然工具简陋,他的画作竟然呈现出异常生动、鲜艳的色彩和精妙的构图。画面中的每一笔,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艺术表现力,仿佛能从中感受到老人的情感和对艺术的渴望。
当有人询问老人他的故事时,他缓缓道出了自己的过往。他叫徐荣发,年轻时对绘画有着极大的热情,整整40年,他都在这份爱好上倾注心血。遗憾的是,随着岁月流转,他的妻子无法再忍受这样的生活,最终带着孩子离开了他,而他也逐渐沦为街头的拾荒老人。路人将这段感人的故事和老人的作品上传到网络,迅速引起了热议。有人称他为“中国的毕加索”,也有很多网友被他的画作深深打动。然而,艺术界的专家在看到这些画作后,却认为作品的水平并不高,只是属于民间艺术的范畴。尽管如此,徐荣发并未因此感到沮丧,他依旧继续自己的创作。
展开剩余82%徐荣发的故事迅速传播开来,他被称为“疯子画家”,吸引了大量的访客和媒体关注。在一次采访中,他揭开了自己的过去。原来,徐荣发自幼便展现出绘画天赋。童年时期,他总是独自一人坐在田野角落,用树枝在地上画画。当时的邻居们笑着称他为“小画家”,尽管他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艺术训练,他的画技却通过模仿周围的事物和凭借天赋与兴趣日渐精进。
随着年龄增长,绘画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。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写生,他更希望通过画作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。但在那个时代,绘画并不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的认可,甚至有些人觉得艺术家只是“不务正业”的人。尽管如此,徐荣发对绘画的热爱始终未曾改变。1977年,高考恢复,徐荣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高考,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,他顺利考上了大学,主修美术专业。在大学里,他终于接触到了系统化的艺术教育。虽然起步较晚,徐荣发却凭借着勤奋和对艺术的执着,逐渐展示出了自己的潜力,许多画作在班级中脱颖而出。
毕业后,他顺利进入赣州的一所学校,成为了一名美术教师。生活似乎渐渐稳定了下来,他有了固定的收入,也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。然而,表面上的安稳掩盖不了他内心对艺术创作的渴望。他发现自己虽然是一名教师,但却始终未能真正感受到艺术创作带来的自由与激情。于是,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辞去教师工作,去寻找更广阔的艺术天地。
他带着对艺术的无限热爱,来到了广东。然而,这里并没有为他打开更多的机会。几个月里,他四处投递简历,期待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岗位,但结果却是一次次的失望。虽然他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艺术基础,但在广东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里,他的资历并不被看重。最终,他不得不接受了一份私立学校的美术教师工作,虽然工资不错,但这并不是他所向往的艺术创作的机会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工作中的压力与生活中的困难逐渐积累,家庭的负担让他倍感沉重。艺术创作依然无法为他带来经济上的支持,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。最终,因无法适应学校的环境和工作要求,徐荣发被辞退了。他没有选择继续在广东寻找机会,而是回到了赣州,心中满是迷茫和沮丧。
回到赣州后,他只能依靠一些低薪的工作维持生计,而他曾经的艺术梦想也被尘封在心底。与此同时,夫妻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。徐荣发沉迷于自己的艺术世界,对家庭的责任渐渐忽视。妻子曾多次劝他平衡事业和家庭,但他始终无法自拔。最终,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,而不久之后,徐荣发因中风导致右侧身体几乎瘫痪,精神状态也大受影响。
失去了家庭、事业与一切安稳的生活,徐荣发的人生陷入了深深的低谷。然而,艺术对他的吸引力从未减退。在最艰难的时刻,他依然坚持作画。为了生计,他开始在街头拾荒,捡起废弃的木板、纸张和木炭,这些被人遗弃的物品成为了他创作的珍贵材料。没有颜料,他便用木炭和粉笔作画;没有画布,他便用破旧的木板。他依然不放弃,用最简陋的工具,继续着自己的艺术追求。
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路人将他的画作拍下并发布到了网上。图片中的老人和他的画作迅速引起了热议。许多人被他的艺术才华和他长年坚持画画的精神深深打动,甚至有网友称他为“中国的毕加索”。尽管专家们指出他的作品技法尚显稚嫩,但从情感和表现力的角度来看,他的画作依然极具震撼力。
面对外界的评价,徐荣发并未有任何改变。他依旧保持低调,继续在街头用废弃的材料作画。虽然生活依旧贫困,但他坚持的艺术信仰让他在自己最黑暗的日子里,依然能找到前进的力量。他的坚持最终让更多人看到了他不为金钱名利所动的纯粹艺术精神,证明了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评价,而在于内心的坚持和对美的追求。
发布于:天津市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